close

P3286927.JPG

如果有機會看過上世紀初法國推廣葡萄酒的老海報,可能會為其中某些內容大感訝異。

比如說「一公升的葡萄酒相當於900克的牛奶、370克的麵包、585克的肉類或是五顆蛋」,大讚「葡萄酒是種食品,喝酒也能補給營養」;還有的宣稱葡萄酒能治百病,甚至能做到按產區來「對症下酒」。順道一提,法國政府一直到1950年代才禁止在學校餐廳供應酒精飲料。21世紀的今天,大概也只有一直是人生勝利組、法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總統的馬克宏,才敢公開表示自己每天中餐和晚餐都會飲用葡萄酒,拍胸脯保證不會進一步使得行之有年的葡萄酒廣告法(Loi Évin)更加嚴峻。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是今天人人都知道的標語。然而,當現代營養學都推崇的地中海飲食模式,抑或1980年代末期在美國引爆葡萄酒流行風潮的法國悖論(French Paradox),排除了紅酒這個要角之後,以往奉行這種飲食習慣的人們,是否活得更健康、更自在?仍是未知之數。

八、九年前我曾讀過一本令我印象深刻的書,名為《法國美食末日危機》(Au Revoir to All That)。作者是一名美國記者暨專欄作家,書中他從政府政策談到社會現象,沈痛地表達了對法蘭西美食美酒文化日薄西山的憂心。其中有一段他提到了法國當地葡萄酒的人均消耗量,自1960年代起就已經較以往減少了一半,近20年來更是連年下滑;而根據法國醫療儀器監管局(AFSSAPS)的調查報告,2017年法國人苯二氮䓬類精神藥物的消耗量之大,在歐洲僅次於西班牙,名列第二。

當然,這兩者此消彼長之間並不能說有絕對的關連性,且喝酒還是不能開車,未成年的朋友也不要那麼急著貪杯,只是我永遠記得剛學酒時有個前輩教給我的養生之道,那就是「不做違心之事」;一杯黃湯下肚,該放手的就放下了,懂得享受微醺之樂,最是幸福之人。

arrow
arrow

    卡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