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場的一天,緊接著又回到法國館:
波爾多葡萄酒學校這次也有來擺攤,schedule 上的每一堂葡萄酒講座都爆滿,必須預先登記才有座位:
還未開放,已經有不少人排對等著入場。預先登記過的人,會收到一張小紅紙,現場要出示作為證明,可輪到我時我還在找紙,守門的阿姨卻說:「喔你啊,對,我記得你。」結果我還沒把紙拿出來,就直接進場安頓了。
看來身為亞洲人在國外還是有好處的,容易記,在國內我只是大眾臉。XD
這場活動是名為「Discover the diversity of Bordeaux」的 Wine & food seminar,主講人是 Madeleine Stenwreth MW,主題是波爾多葡萄酒的餐搭,所以一進來桌上已經擺好了餐點:
所以我說這天叫「酒展美食之旅」啊!XD
話說法國人還滿重細節的,連麵包都有專屬的小袋子:
雖然是簡單的小份餐點,擺盤還滿花心思的:
還有專屬的小叉子:
沒仔細看不知道,原來它是塑膠製品!(驚)弄成這樣還以為是不銹鋼呢!
言歸正傳。這天品飲的酒款有八樣,分兩批從左起:
1. Château Riboublanc Crémant Rosé 2009。這支氣泡酒據說是有機酒,剛開始香氣不太怡人,在口中比較有明顯的草莓味,酸度中高。
2. Domaine de Fombertou Rosé 2012。由50%的梅洛和50%的 Cabernet Franc 釀成的粉紅酒,Nose 比起上一支強烈很多,有焦糖、草莓、成熟的果香,在口中表現則略重了些,幾乎帶甜味,有些俗豔,餘韻雖不至於厚重,但搭配第一道蝦仁佐球莖茴香:
感覺還是第一款粉紅氣泡酒的清爽度更適合些。(話說這道菜真好吃,沒想到球莖茴香可以做成這樣)
3. Château Tour Calens Blanc Sec 2011。這款是 AC Graves,以各50%的榭密雍和白蘇調配而成,典型的波爾多白酒混調,果然也帶有貓尿和青草味,和少不了的熱帶果香,較特別的是有點水仙花香。口中的表現有多點煙燻和桶味、香草、辛香料,酸度中高,幾乎帶甜味,餘韻中等。
4. Château Couhins Cru Classé de Graves 2011。AC Pessac-Léognan,白蘇佔調配比例95%,另5%為 Sauvignon Gris,因而貓尿味更強了些,還帶點紅心芭樂味;在口中表現卻與 nose 不同,有更多果香如百香果、citrus,加上酸度表現也出色,餘韻表現漂亮,不愧是 Graves 的 列級酒莊。
本來這兩款白酒照順序應該要搭這一道忘了是什麼的小點(冷掉後有點不太討喜),但白蘇維濃的草味和酸度,其實搭第一道蝦子和球莖茴香也滿對味的,MW 講到後來也說大家其實可以自己不按順序嘗試。
接下來是第二批由左至右:
5. Baron de Lestac 2012。典型的梅洛搭卡本內混調,屬於低階酒款(4.5歐),採用美國橡木桶培養,nose 很新世界,有草莓、覆盆子,在口中糖份和酸度還算均衡,餘韻偏短,屬於易飲易搭的波爾多紅酒。
看起來美味的這道小點其實是羊肉串,這支紅酒抵抗不了它的羊臊味,但跟中間夾的紅酒漬小洋蔥倒是絕配。
6. Château du Bousauet 2011,AC Côtes de Bordeaux,梅洛佔65%,其餘為 CS 30%,5% Malbec。大集團 Castel 兄弟旗下的酒莊,nose 帶點烤土司、煙燻和礦物風味,口中有黑醋栗、黑李乾,單寧略明顯但不刮舌。
7. Château Le Temple 2009,Médoc Cru Bourgeois。調配比例跟上面這款的品種一樣,但 CS 佔60%,梅洛35%,表現均衡,除了與上一款酒同樣的果香,還有更佳的濃縮度與尾韻的黑巧克力,也是跟羊肉串最搭的一款酒。
8. Château de Crérons Blanc Liquoreux 2007。調配比例為80%榭密雍,18%白蘇和2%的 Muscadelle。香氣中有鮮明的貴腐菌風味,還有水果乾、杏桃和蜂蜜,酸度略欠奉而顯得過甜是唯一敗筆,但與小鍋中的李子醬頗搭。
Seminar 結束後,卡兒當天在正場館的行程也接近尾聲。其實本來 Nata 這天休假是準備跟我一起來逛酒展的,但因為在官網上看到「限專業人士」的字樣,誠實的德國人就放棄了,在家休養生息,打掃衛生。正好當晚「ProWein goes City」在市區有個獨立香檳廠的活動,看起來頗有意思,就請她白天有空先打電話去預約。沒想到後來她告訴我,這一場也是「限專業人士」參加的,且可能已經額滿,不確定能入場。不過讓可憐的 Nata 放假窩在家一整天實在不人道,我們最終決定還是去碰運氣,如果有人問起,就說她是我的德文翻譯吧。XD
Nata 願意一試,跟我決定選這一場活動參加,都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們選的地方很特別:
沒錯,就在杜塞地標的 Rheinturm(萊茵塔)上頭!拉近點看一下:
天尚未全黑前,整個塔和天空藍成一氣,真是美觀。完全無法想像,拍照的當下,就有一堆人在上面狂喝香檳哪!!
這場活動費用就是正規萊茵電視塔的登頂費5歐,話說這塔連在杜塞住了好幾年的 Nata 都沒上去過:登高賞夜景還能喝香檳,真是非常棒的 idea!
坐電梯直接攻頂,電梯門一開是一個酒吧:
礙於塔頂造型的關係,和主辦方 Caractères & Terroirs de Champagne 只承租了頂樓的一個小包廂,這場「Single Vineyard & Outstanding Caracters」品飲會其實是有一點太過擁擠和昏暗,很難寫筆記和拍攝清楚的照片。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忙著當 Nata 的品飲嚮導,試著找出她喜歡的香檳風味,比如這一攤:
Champagne J-M Sélèque Cuvée de Saignée 2009。黑皮諾佔85%,其餘為夏多內,無過濾裝瓶,泡渣培養36到48個月,5 g/l 的低 dosage(加糖),產量僅2500瓶。這家香檳廠的 dosage 量都很低,滿接近現在方興未艾的 Zéro dosage 風潮,而這支 Rosé 不僅是放血法釀造,還帶點苦味,可以說完全是「大人味」的粉紅香檳。
另一家香檳廠的代表,人相當友善,且消息有夠靈通,居然聽說了台灣市場對獨立香檳廠很有興趣,就順道跟她聊了兩句。不過 Champagne Colin 是臨時才加入這個活動的,清單上沒有他們家的酒款名稱,一陣不停試飲之下,也已忘了這款香檳的風味。
包廂裡實在擠得水洩不通,喝完幾款想喝的香檳後,我就跟 Nata 下樓到旁邊的義大利餐廳吃晚飯去了。酒展第二天過得相當充實啊,接下來敬請期待第三天最終回的分享!
~To be Continued,歡迎繼續收看第3日看展紀實。~
ProWein 官網:
http://www.prowein.com/
Bernd Bachofer 主廚餐廳官網:
http://www.bachofer.info/index.php
斯洛維尼亞酒廠官網:
http://www.pfwineries.com/
葡萄酒大師 TA 個人網站:
http://www.timatkin.com/
Savennières 葡萄酒推廣官網:
http://www.vins-savennieres.com/
波爾多葡萄酒學校官網:
http://www.bordeaux.com/fr/ecoleduvin/campus
德國香檳推廣組織官網:
www.caracteres-et-terroirs-de-champag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