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150702_173623.jpg  

義大利的西西里島,是近年來不僅在國外,連在國內也相當夯的一個新興產區。去年(2014) Gulfi 的代表首度來台時,於台北某私宅招待所舉辦了一場相當特別的專業餐酒會,當時便喝到了台灣代理商選定進口的全系列酒款;美酒佳餚和業界好朋友的組合,令人難忘,也因而有了今年年初產出的這一篇文章:

Revo Gulfi.png  

後來有一天上小7閒晃時,居然看到架上也出現了西西里 Nero d'Avola 酒的蹤影,著實嚇了一跳!台灣葡萄酒市場小歸小,但其成熟度和發展潛力,真的不可小覷

 

才時隔半年多,這位應該算是少莊主的 Matteo,居然又風塵僕僕地遠渡重洋來到寶島,而且還特別規劃了與上次截然不同的品飲主題,接到邀請時卡兒便非常興奮。

IMG_20150702_212211.jpg  

名為專業品飲會,到場的自然包括幾位業界大咖(這當然說的不含卡某人在內 XD),如人稱酒界「仙姑」的美少女和華語圈數一數二的葡萄酒作家 YSL。

P7028770.JPG  

    

本場垂直品酒會的主角,是 Gulfi 旗下屬於高階酒款的單一葡萄園 NeroSanlore:

P7028765.JPG  

它的第一個年份是2001,現在酒莊內已無庫存,所以此次的垂直品飲是從2002開始喝到2007。目前市面上的現行年份為2008,而台灣酒商已經進口的年份為2004,這在去年的初登場餐酒會已經享用過:

PB278479.JPG  

100% Nero d'Avola 釀造,手工採收,不銹鋼桶浸皮發酵(酒精+乳酸),木桶熟陳(225升18個月),再經瓶陳24個月左右上市。

餐酒會當天總共喝了6支酒款,從圖片中可以看出他們家一貫的酒標設計風格,都採用了希臘神話中 Eros(愛神)與 Psyche 的圖騰,非常好認:

PB278471.JPG   

其中 NeroSanlore 是最後一支,而倒數第二支(布根地落葉瓶裝)則產自西西里島最新一代的當紅炸子雞 Etna。這個歐洲最大活火山因為風土特殊,近年攻佔了不少專業酒評版面,英國酒界大咖珍姨甚至寫了篇文章,將它譽為「地中海的布根地」。

Gulfi 的主力雖然集中在西西里島東南角的 Pachino,也就是總共四支單一葡萄園酒款的產地,這支「來自火山的 Gulfi Reseca」也釀得不錯,淡雅中帶有花香,單寧細緻輕柔,美味多汁,的確很有點布根地的 FU。相較之下 NeroSanlore 多了點醬油味,單寧與酒體也都較鮮明,香氣更濃郁,餘韻更持久,這些特徵都是優良陳年潛力的保證。

作為當晚最強勁有力的一支酒款,搭配的菜色是這一道:

PB278465.JPG  

北非香料36小時慢烤小羔羊腿。Gulfi Reseca 則搭配了前一道的台東鬥雞胸,由此也可一窺兩者間風味的輕重差異。

 

雖然是紅酒的垂直品飲會,一到場還是習慣每人先奉上一杯白酒:

P7028768.JPG  

以夏多內加上另兩個當地原生品種 Carricante 與 Albanello 釀成的 Valcanzjria,全不鏽鋼桶發酵培養。

PB278473.JPG

淡金色的酒液,剛開始帶點中性的米香,接著浮現無花果、花香、蜂蜜、台\日式麵包味和一絲絲香草味。中高卻溫和的酸度,不甜的口感,喝起來非常宜人。 

 

Small talk 時間過後,開始進入正題。前面已經提到過,這次垂直品飲雖是以 NeroSanlore 為主角,但試飲的6個年份當中,台灣目前有進口的只有2004這個年份。因而此次 Vertical 的目的,不僅是讓大家瞭解一下這支酒款在同一風土上的不同表現,也是個試酒會,到場的業界朋友都會填寫一張評量表,作為酒商日後行銷或年份挑選上的參考。

P7028764-1.jpg   

La Route 雖是去年新成立的一家酒商,工作團隊其實都是業界老手。看看抵達時座位上不僅都有名牌,方便「按圖索驥」,還擺好了酒莊的產區圖、簡介和各個年份的氣溫和雨量圖表(而且每一張都是雙面彩色印刷,翻到背面還有玄機!),果然一如既往地準備得非常完善。

不過,卡兒個人覺得最受用的,其實是他們照料品飲酒款的專業度。La Route 的 GM 是曾在台灣最佳侍酒師大賽中奪冠的 Xavier,也是現任 TSA(台灣侍酒師協會)理事長,每場活動幾乎都親自到場,在選酒、餐搭與調整酒款狀態方面,自然最是得心應手。

品酒會與餐酒會不同,一般時間都不會拉得太長,如果未事先試酒、醒酒就直接上陣,酒款可能會出現 corked 或是品酒會結束時才剛要醒的窘況,也會讓舉辦 Tasting 的意義大打折扣。這天的專業品酒會,不僅選在有專任侍酒師服務的 Bencotto,主辦方還準備了兩套酒,一套為 Tasting 開始前半小時開瓶,另一套則是前一天已經預先開好的酒款。據說當天開瓶展現出的年份差異較鮮明,開瓶一日過後的酒款,則有利於觀察個別的酒質變化,也是一般試酒時常見的一道手續。 


P7028772.JPG   

2002與2003這兩個年份,在這六個年份來說是相對較為清瘦的兩支。2002一開始有些封閉,帶點毛皮、檀香,搖杯後甚至出現生蘑菇味;這種不是太討喜的味道,有時會讓人懷疑酒是否受到 TCA 感染(也就是所謂的 corked,表示酒壞掉)。通常如果過一下子就消失,那麼酒是沒問題;若是持續出現濕報紙或類似霉味,這支酒就報銷了 -- 既不能喝,也無法用來做菜。這也是有些人在高級餐廳點用葡萄酒時,需要經驗老到的侍酒師代為試酒的原因 -- 在不熟悉酒款的狀況下,酒是否正常有時當下並不易判斷。

2002搖杯後雖出現了果香、紫羅蘭等風味(酒當然沒壞掉),但放置一會兒後居然浮現的不是煙燻味,而是類似燒焦味。在口感的部分,則是明顯清瘦,單寧、酸度也頗高,有一些 rustic 的 FU,似乎是與採收時果實的熟度有關。放置一夜之後有些醬油味,整體表現較為均衡些,但酸度仍高。

Matteo 在品飲中提到 Nero d'Avola 是義大利酸度最高的品種之一,引來現場專家一陣噓~~喔不是,是此起彼落的異議。但轉念一想這個「之一」下得微妙啊,到底是「多少之一」還很難說:義大利的原生品種可是多不勝數呢!相對來說,在西西里島這個高溫可達攝氏40度的產區,品種與生俱來的高酸度,自是必不可少。

回到這兩支酒款。2003在香氣上來說較「正常」些,一開始就有烏梅果香和醬油味,搖杯後出現更深沈、集中的香氣,有點花香和桶味,過一會兒還有黑醋栗和烤麵包香氣。口感上雖比`02帶點輕微 off-dry,但單寧仍明顯,整體來說跟2002可以說是同一系列,但更果香一些。

而從圖表上來看,2003年九月的雨量特別高,這在生長和收成季節(約5到9月)相當少雨的 Pachino 地區來說,是比較不尋常的一點。多雨的採收季對葡萄農來說,從來就不是件好事,從這一點也可以理解,釀出偏清瘦酒款的結果。

 

P7028774.JPG  

2004和2005是對照起來相當有趣的兩個年份。從2004算起的前三個年份,酒精度均為14%;自2005起之後的連續三個年份,酒精度則為14.5%。而從圖表上也可看出一些端倪:2004年是溫差較劇烈的一個年份,7、8月最高溫都達到了40度,9月也有35度左右,而9月的最低溫卻已經不到10度;2005年的最高溫卻只有30度,到9月最低溫還有10度以上,可以說是比較特殊(溫和)的一年。這些數據最後都反映在了酒款上頭。

2004一開始的表現便強過前面兩個年份,有花香也有果香,帶點醬油、毛皮、紅漿果與奶油麵包味;放置一會兒之後,還出現了焦糖和養樂多 notes;口感上則多了烏梅和濃郁的花香,立體顆粒觸感的滑順單寧,良好的集中度和高酸度,以及悠長帶黑巧克力的尾韻。第二套酒的表現也不錯,多了點肉汁和黑醋栗,還有點清新的薄荷味,尾韻的花香也很漂亮。已經步入適飲期,但也可再繼續陳年。

2005一開始則有些草本、花香味,搖杯後些許的蘑菇味,又讓卡兒對面的前輩臉色微變。不過之後香氣漸漸開展,以烏梅和煙燻味逐漸扳回一成,但獨特的草汁味倒是有點揮之不去。口感上2005的酸度明顯較低,還近乎 off-dry 地帶點甘甜味,甚至有點黑色水果果醬 FU;醬油、花香和草本之外,也有黑巧克力,集中度仍舊不錯,單寧則較明顯些。

2005感覺均衡度雖不差,餘韻也算長,但更走易飲風,相對來說2004條件的確更優,單寧的熟成度更佳,果香、酸度也都保持得更好些,這些都得歸功於果實成熟之際更鮮明的日夜溫差啊!

 

P7028776.JPG  

06和07兩個年份比起來,07似乎比06來得炎熱多雨一點,其餘倒是沒有非常大的差異。2006的香氣以礦物風味打頭陣,接著帶點花香、深色水果、煙燻味與焦糖;第二套酒的表現特別有趣,多了點仙草、薄荷的清新涼爽口感,均衡可口。07則是從果香走到輕微草本和礦物味,多汁多酸,集中度佳,雖已適飲但似乎再給點時間會有更均衡的表現。第二套酒則充滿了漂亮的花香,感覺是潛力相當不錯的一個年份。

最後主辦方提醒大家,杯牌後頭其實標示了每個年份(而非只針對酒款)的 RP 評分:

P7028778.JPG  

除了2002沒有分數之外,登記在案的共有5個年份,其中最高分的當然是酒商已經進口,且評價也最好的2004(95,其實從上述條件似乎也不難得出這個結果),其次是2005(93)這個有點「irregular」的 vintage 和2007(93),2006(92)則以一分之差緊追在後。而2003不消說,因為「先天不良」的條件,敬陪末座(88)。

交完評量表之後,才發現自己居然還剩了這麼多酒下來。畢竟能夠品評連續六個年份,同時一併對照圖表資料的機會得來不易,又有功課要交,卡某人自然特別認真。交表的同時,卻才看到不少前輩其實只在表上自己喜歡的那一支酒打了個勾而已,卡兒果然是老實人無誤。XD

 

~The End~

 

進口酒商:

La Route Wine 路徑葡萄酒

官網:http://laroutewine.com/

原廠酒莊官網:http://www.gulfi.it/

 

arrow
arrow

    卡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