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146519.JPG  

這場品酒會中大家討論得最熱烈的其實不是酒款,而是他們家清一色採用金屬旋蓋的大膽作風。也許再過個十年,喝葡萄酒就再也不用開瓶器了?

上個月中卡兒有幸參加了一場業內品酒會,首次品飲了澳洲最古老的家族酒莊 McWilliam's(1877年創業)的10個酒款。這年頭通常品酒會都會有原廠代表到場,這次訪台的是第六代釀酒師 Scott McWilliam,請大家看看他的玉照:

Gallo_McWilliam's visit 20130914 PR NXPowerLite (4).jpg  

光看照片,你一定想不到其實他作這行已經有25年歷史了(驚!),因為他14歲(未成年童工XD)就下「田」做工啦!!

其實這一點在業界好像不是非常值得大驚小怪的事,卡兒如果下輩子投胎也很想生在家族酒莊裡,這樣就可以自己釀酒,許多這輩子腦袋裡不停盤旋的疑問,也可以輕易找到解答了!

這次的品酒會辦在六福皇宮,該酒店的 House 選用的也是 McWilliam's 的酒,另外還獲得復興航空商務艙的青睞。據說這是家得獎非常多的酒莊,但台灣的代理商以往並沒有引進最頂級的酒款,事實上也是因為他們的產量不多的關係;比如這天喝到「特別加碼」(本來是留給晚上的餐宴用的)的最後一款,年產量僅500箱(6瓶裝),台灣好不容易才搶到配額50箱的樣子……這還沒上架,就會全被訂走了吧?!

馬上進入正題,談一下這次喝到的酒款,包含以物美價廉著稱的 Hanwood,單一產區的 Family Collection 以及用家族酒莊命名的頂級 Mount Pleasant 三個系列,首先是前五款:

P9146515.JPG  

Hanwood Range Chardonnay(綠標,以下依序由右往左類推):是法國「世界夏多內大賽」(Chardonnay du monde)的 Top 10,產自 Coonawarra,顏色是中等金黃,香氣是典型的熱帶水果、礦物、柑橘加些許木桶味。在口中也有明顯的桶味,但算是均衡不過份;酒精度高,酒體也較厚實,甚至有些油脂感(oily),餘韻中長帶辛香料,放一會兒還會出現烤麵包味。

Hanwood Range Riseling麗絲玲是這位釀酒師本人最愛的白葡萄品種,也是他認為跟亞洲食物最搭的一個酒種,真是跟卡某人太契合了啊!!這款顏色比上一款淡,有清新的花香、柑橘還有些白桃香氣;不過以麗絲玲這個芳香品種而言,這款香氣相對有些封閉,比較偏淡雅,最明顯的是花香調,從 nose、palate 一直延續到 finish,另外也帶有麗絲玲常見的蜜香。可喜的是中高的酸度,其餘倒不是非常教人驚豔。

Family Collection Range Elizabeth Semillon:產自 Hunter Valley,那裡的榭密雍特別有名,據說陳年潛力勝過當地所產的紅酒(25年),不僅酒精度低,而且釀造過程中完全沒有任何人為干預或木桶,只靠天然酸度就能達到這樣的境界。這款伊麗莎白一開始居然有些辛香料味,還有點「青」(卡某人懼怕的葡萄籽),以及輕微的貓尿味;在口中的風味濃度較高,酸度延續到餘韻,還有些回甘。(原來這就是獵人谷的榭密雍?那我要打個三角形……)

Family Collection Range Florence Sauvignon Blanc:產自 Adelaide Hills,色澤是帶綠的 Pale Lemon,果香十足,還有點海風的鹹味,在杯中變化迅速,有熱帶水果、清新的柑橘和蜜香;在口中的表現似乎略遜一籌,酸度中等,尾韻中長,且漸漸出現青草味,但個人覺得仍是不錯的白蘇範本(筆記上還打了個星)。

Hanwood Range Red Blend:產自 Barossa Valley,希哈佔64%,其餘為19%梅洛和10%田帕尼優(肉眼觀察都知道這樣加起來不到百分之百,所以應該還有些比例很低的其他品種)。Scott 說釀酒就像作菜,這支酒可能正反映出了這種哲學。色澤是有點帶紫的紅寶石,果香非常充足,有紅莓果、酸櫻桃;桶味之外,略有點單寧的緊澀感,略放一會兒會出現煙燻味。整體來說口感表現大過香氣,還有淡淡的花香作襯底,略帶甘甜、清新解渴又易飲的一款混調酒,真心好喝

 

P9146518.JPG  

Hanwood Range Cabernet Sauvignon(黃標,後五支一樣由右往左類推):產自 Coonawarra,顏色是深紅寶石略帶點褐色調。黑色漿果類香氣十足,風味集中,有木桶骨幹作為支撐,還有草本花香,放一會兒也會浮現煙燻味。口感比香氣表現濃郁,還有辛香料和些微有感的單寧,基本上與上一支基調相同。酒精度雖高(13.5%)但不厚重,又是一個好喝

Hanwood Range Shiraz:同樣產自 Coonawarra,色澤為 deep garnet,nose 表現一開始就比較 toasty,果香味較不那樣鮮明張揚,反而中性且封閉。口感上倒是顯現出較高的集中度與草本風味,也有良好的酸度,讓人流口水。

Family Collection Range Jack Cabernet同樣產自 Coonawarra,釀酒師本人認為那裡是最適合栽種卡本內的產區。色澤是深紅,有黑色水果、煙燻、木桶、草本和堅果香氣,一樣口感表現較香氣鮮明(猜是需要時間醒酒),酸度高,尾韻有草本和煙燻味,餘韻長。幾乎感覺不到什麼單寧,但煙燻味重。

Family Collection Range Philip Shiraz:產自 Hunter Valley,nose 有李子、草本和慢慢浮上來的煙燻味。口感上雖然果香、餘韻都不錯,可酸度好高,高到嚇到了卡某人……難道適飲時間需要往後延?也許更醒後會好一些?

McWilliam's Mount Pleasant "Maurice O'Shea" 2010:大家一定發現了只有這款有標年份,因為它不是每年都產的!(當然其他款也都有年份,但也許不是那麼重要)這支酒有個值得一提的豐功偉業:據說2000年份曾經獲得比澳洲酒王奔富的 Grange 還高一分的評價!採用1880年的人瑞級葡萄藤所產果實,陳年潛力上看50年,風味也相當深沈;具備高濃縮度,黑莓、煙燻、麵包香氣,口感均衡,單寧略微明顯一些,需要時間軟化,餘韻相當悠長,是需要時間細細品嚐的一款頂級佳釀。

品完這些酒款,大家會發現,他們家連最頂級的紅酒都是用金屬旋蓋封瓶,這一點引起了當天在場業內人士的好奇。一般酒廠為了提高頂級酒的「奢華」感(Scott 的用語是「Romance」,那容易 corked 的軟木塞豈不就是葡萄酒的「Bad Romance」?XD),頂級酒都是用軟木塞封瓶。可據說軟木塞受污染導致葡萄酒出現異味的比例非常高,依照 Scott 本人的經驗,其比例遠遠高過官方數據,甚至可能高達10%!!這麼一來就出現了一個弔詭的現象:平價酒的封瓶方式,居然讓它們的品質比頂級酒還有保障,算是葡萄酒業不能說的痛吧?

從釀酒師的觀點,當然不希望釀好的酒到客人手中還沒喝到就已經壞了,所以 Scott 本人是百分百金屬旋蓋的擁護者。再者,在他眼中金屬旋蓋封瓶才能完整地傳達釀酒師所欲呈現的風味酒陳化的時間也會比軟木塞封瓶緩慢、冗長許多,他認為(保存得當的話)甚至上百年都沒問題!!

不過,近年才趨向穩定的金屬旋蓋封瓶技術與材質,還無緣見證這種主張。而且就我所知,軟木塞為葡萄酒所帶來「充滿未知」的「Romance」,似乎反而正是另一批專家學者與酒迷所追求的。在這一派人物的眼中,千篇一律的酒質,只能更讓葡萄酒與工業化產品劃上等號,只能讓品酒更索然無味。

有趣的是,當天現場特別為此作了一個調查:Scott 問大家是否都能接受旋蓋封瓶?在場的人無不點頭稱是;可問到同一款酒如果有旋蓋和軟木塞封瓶的版本可選,會選哪一種?大家卻幾乎都選後者。果然,接受是一回事,買不買單又是另一回事。就跟大家都知道娶妻要顧家賢慧、選舉要選賢與能,最後卻都選長得美、出一張嘴、辦事卻不牢靠的人一樣吧?(大笑!!)

 

~The End~

 

本篇酒廠資訊:

McWilliam's 馬克威廉酒莊

http://www.mcwilliamswine.com/

 

arrow
arrow

    卡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