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訊息:Paul菜單已全面更新,文中menu為舊版僅供參考。

法國隨處可見的Paul麵包店,去年始登陸台灣,且非常奇特地選在東區的仁愛圓環開了第一家店。卡蜜拉沒有趕在第一時間去湊熱鬧,正如某F先生所言,保羅麵包店在法國就像台灣的聖瑪莉,真的不是什麼「一生一定得品嚐一次」的名店。但退一步想想,卡蜜拉五年前去東京時,已經在四季丸之內樓下的Paul喝過咖啡,日本有的,台灣儘管晚了這許多年,能引進來似乎也是一種「進步」的象徵,不是嗎?別看Paul看起來是間普通的連鎖麵包店,今年居然已經歡慶120週年了!不愧是歐洲來的,隨便一家maison都能有上百年歷史啊。

Restaurant (front view)

集麵包店、茶沙龍和餐廳於一身,這家Paul總店具備品牌的指標性特色,裝潢擺設和菜單、制服,無一不比照法國辦理,連進門時waiter的招呼都是一聲「Bonsoir」。

Central round table

Paul餐廳中央擺著一大張六角桌(圓桌武士?那是英國的吧,呵呵),搭配鉚釘皮椅和高背椅,四周圍靠窗的位置則準備了藍條紋沙發,牆上的木雕是代替壁爐的裝潢設計,還蠻居家的。

 欣賞過裝潢,下一步就要開始點餐。黑色是Paul餐廳的新形象,截至去年為止官網上出現的都還是象牙色的樸實版本:

paul

現在則全部改為比較高貴的黑色調:

paul2

雖然如此,菜單內容倒是沒有多大變化,不改供應輕食的本色。台灣的Paul菜單跟現今法國官網上的大同小異,主要供應煎餅(俗稱可麗餅)、鹹派、酥派及沙拉、三明治,每一樣都可以搭配套餐(附湯及飲料),價格約將近四百元左右。不久前台版Paul開始推排餐,還跟酒商合作一起舉辦過頗高級的品酒餐會;然而印象上,法國人一般是不會上Paul用正式晚餐的,畢竟P先生是麵包店啊!如果要參加那樣的活動,卡小姐寧可多花一點錢到大飯店,感覺更有價值和品質一些。

我原先想點尼斯沙拉(這道菜法國官方菜單上倒是沒有),因為正好聽某E小姐提起,覺得還挺想吃的,結果服務生居然說賣完了,當時還不到晚上七點。看來台灣Paul真的開對地方,生意挺不錯的。退而求其次卡蜜拉點了以前沒在Paul看過的酥派套餐,主菜選的是普羅旺斯田園酥派,首先上了湯品:

Mushroom soup

菜單上叫今日湯,但網路上拍到的好像都是這一碗蕈菇湯。菇的味道很濃,還不錯,但個人以往的經驗中這類湯品應當比較濃稠些,Paul Taipei的質地水水的,好像忘了加crème liquide/fraîche的感覺……我只是說說啦,怎麼可能有忘了加這種事,哈哈。

法國的套餐組合附的不是湯而是甜點,習慣上熱湯在歐洲是冬天或上館子、婚宴才會出現的前菜,台灣人卻習慣吃西餐先來碗湯,所以組合上做了因地制宜的調配。當然,如果到Paul,很難不讓人比較想吃甜點,建議Paul可以讓消費者自行選擇。

普羅旺斯派佐沙拉2

主菜的名字那麼長,其實這道菜很簡單,在家裡都可以自己做。底部的酥派就是一塊pâte feuilleté(酥麵皮,就是牛排館酥皮湯上面那一塊),鋪上彩椒、蕃茄、茄子一片和筍瓜一片,撒點herbes de Provence(普羅旺斯綜合香料,超市就有賣)送進烤箱就ok了。不過筍瓜在台灣並不容易看到,難得吃到一小塊卡蜜拉馬上整個懷舊起來,想起在法蘭西的歲月……喔離題了,總之一塊酥派以這種價格來說是有點陽春的,加上派皮本身有點鹹,實在稱不上「美味」二字。搭配的生菜沙拉新鮮是挺新鮮,那一杯油就教人不敢領教,只能加一點點意思一下。不過這不是刻意批評台灣的Paul,因為法國可能也端出一模一樣的東西在賣滴。

附餐的部分Enya選擇了咖啡,附的當然是法國空運來台(也許吧?)的紙包方糖,卡小姐依然不信邪,照樣標新立異點了荔枝薑茶(因為小姐說沒薑味)。結果,送上來的居然是保特瓶:

In bottle

雖然服務員開瓶幫你倒在杯子裡的架式跟法國一樣,這瓶莫名其妙的「老子曰」牌(品牌名稱還蠻對法國人的胃口,提到中國不是老子就是孔子)綠茶還是令卡小姐失望,除了有點荔枝味,就是一瓶糖水罷了,早知如此還不如點一瓶Orangina。該不會Orangina也是台灣製的吧?

Enya同學本想點個甜點,瞄到價位馬上回來乖乖坐好,看來Paul全球化之後,價格也跟著全球化了:一塊大的馬卡龍要價台幣兩百五十元,我的天啊!跟巴黎真的差不多,口味還極其有限,所有其他蛋糕派類,甚至麵包也都不是一般人可以參考看看的價格;想奢華一下,Paul本身的等級似乎也還不到那個地位。這樣的價格到底誰會常常來光顧?也只有住在那什麼一品兩品三品苑的夫人們才肯把大把鈔票供上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卡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