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訂這個題目有幾個很瞎的原因:第一,大家都知道博士是什麼,所以不用「翻譯」;第二,取得博士學位的人已經相當有社會和學術地位,可以不用來搶可憐翻譯人的飯碗;第三,在學界德高望重、博士級以上的教授們,代勞的另有其人,所以不用自己翻譯

 

前一陣子有一個出版界的朋友找卡蜜拉救火,原因是他們某一本書的譯者出了很嚴重的包。有多嚴重呢?簡單來說就是完成的譯稿中,有百分之七十甚或以上的句子是看不太懂的,這夠嚴重了吧?卡蜜拉也是看過譯稿後才發現這火勢強勁要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撲滅,不過已經來不及啦,人家趕著印書,只好拼著不睡覺把稿子勉強順完。

本來還期待有時間能好好把該查的該推敲的都細細順過一遍的,真是苦了那些買書的讀者啊!(問題是真的會有人買嗎……)


當初收到的譯稿有兩份,第一份就是讓人強烈懷疑是用線上翻譯完成的原譯,第二份是號稱專業人士審校後的結果。

卡蜜拉的工作重點是加以比較後判定譯者翻的比較對還是審校後的結果才正確,若是兩者都不OK就提出自己的看法。

說到這大家一定很奇怪:既然有審校的專業人士幹嘛還要找卡蜜拉來插一腳?

據當初打119找救火隊的朋友所言,因為本書屬工具書/學術參考書性質,所以特別請了該方面的業界人士幫忙校對,以補譯者在專業領域上的不足

然而這所謂的專家卻不諳法語,所以校了也不知道對不對,才又請卡小姐來幫忙。

卡小姐一向以助人為己任,經常在做賠本生意,所以爽快答應了,下場是剛開始還頗樂趣橫生的,最後卻看到開始整個冒上來。

 

簡單地舉幾個例子:  

● 將「depuis des décennies 」翻成了「幾十年前」,這明明說的就是「數十年來」(depuis是表示自…開始,事件還沒結束)  

videoclip」直接翻成「錄像剪接」,網路上到處都寫著這是「音樂錄影帶  

conférénce à la lanterne magique」直譯成「幻燈片講座」  

mauvaises manières」翻作「沒禮貌 

changer d'air」直接叫做「換換空氣  

se faire renverser」居然是「被推倒在地

 

還有些狗屁不通的句子:  

有的導演…喜歡…把觀眾擺在事實前面,強迫去看那些有時候情願擺在畫面之外的事,…觀眾要承受淚臉與砍頭——私密、親密的鏡頭和不能說的秘密太多,真是夠了

    這是在替觀眾吶喊嗎語調的轉折有沒有太「台」了一點  

早期電影不喜歡把攝入鏡頭的東西去掉,並且一開始即出現在科學性電影裡的特寫鏡頭也逐漸為眾人所接受。

    這句話邏輯性到底在哪裡?  

「…XX人的頭被翻倒在河中…」

    是盆栽頭嗎?還是雕像頭?牛奶瓶頭?

傳統上,陰影和威脅總是聯想在一起(此傳統要追溯到人類的早期歷史,為了可以談論「自然」)。

    這是哪門子倒裝句

…一直要到《XXXX》一片票房奏捷後,他們才想把電影情節的時空設定在從默片轉變到有聲電影的那段時間,當時原創歌曲都是以字幕呈現

      完全令人無言

「…XXXX則是跑著、叫著、揮舞著手,以俄文特有的詞格變化喊著他的名字XXX…」

    專有名詞還有詞格變化她叫的該不會是「大強、強哥、大強哥」吧?!

 

以上種種謬誤,不僅譯稿有問題,審校過後的檔案也一樣霧煞煞,完全看不出那個「專業藏鏡人」在哪裡。

 

交件不再被追殺後某一天,卡蜜拉無聊時上網google了一下,發現一件可怕的事實:這位譯者同學,如果不是同名同姓的話,居然是法國北部某大學的博士

對這樣的翻譯品質,卡小姐想到可能的解釋就是:1. 這位仁兄(仁姐)是大陸人,且是線上翻譯愛用者;2. 這位仁兄(仁姐)貴人事忙,是在半睡半醒之間把工作做完的。

 

書出了之後某一天,一本樣書也沒有拿到的卡小姐心血來潮想到書局翻翻,不翻還好這一翻乖乖不得了,揭露了那位藏鏡人的真身,原來是國內某知名大學(就是說不是新成立沒人聽過的那些)的助理教授而且專長就是翻譯

找卡蜜拉救火的朋友因為本身不是責任編輯,所以對情況一知半解,完全誤會了:這兩位沒有所謂的「該領域專業工作者」,其實都是懂法文的

不用說,教授一定是教務繁忙,無暇細看而有暇簽名畫押,後頭默默耕耘的研究助理有可能功力尚淺,或是不甘作白工隨便打發了,連最後收尾工作都沒做完,欲言又止的責編才會找上卡蜜拉來救火。

不過平平都是博士,結局還是有差啦:教授是用來賣書的出包的譯者連簡介都沒格放,單看名字完全不知是何許人也,更別提稿費該被扣了多少。

 

嘮叨了半天(沒拿到書所以有怨念)這篇的結論就是:博士≠很會翻譯(拜託翻譯的專業性還是很高的好嗎)或其實博士也不用翻譯,因為有事弟子總要服其勞的嘛!

 

The En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卡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